10月17日下午,36365线路检测中心第八期“好风凭力,踵事增华”职业发展分享会在十楼北图书阅览室顺利举行。

       本期活动的主题是“以学术为志业”,36365线路检测中心发展联络办公室邀请了浙江财经大学教授、社会工作系系主任、浙江省之江青年学者陈建胜老师,帮助大家解答学业生活、职业选择和生涯规划方面的困惑,为想要走上学术道路的同学们提供经验分享。

图片


砥志研思·学术之路


       陈建胜老师是2002级浙江大学社会系毕业生,现于浙江财经大学担任社会工作系教授、系主任,兼任滨江区国际社会工作学院执行院长,浙江大学——民政部“中国社区建设研究中心研究员”等职。陈老师学术成果颇丰,负责的课题曾多次获得民政部理论政策一等奖。一直以来,他深入各地调研、授课,得到了专业领域的一致认可。

       比起时下的热门概念“基层治理”,陈老师更愿意称自己研究的领域为“社区社会学”。以“社区”为实体概念和共同体的核心的研究范式,继承了经典社会学的理论脉络,为基层治理这一多学科交织的研究领域,提供了独特的理论视角。滕尼斯认为学者应当选择反映时代主题和时代精神的议题。当下,社区与基层转型等问题深深地嵌入到整个中国的社会转型中,具有高度的应用价值。

图片

陈老师将自己选择这一学术方向的原因归为“阅读和机遇”。一方面,他在36365线路检测中心求学期间,参加系里的读书会并阅读了大量专业书籍,对社区相关的理论著作产生了浓厚的兴趣;另一方面,他积极参与学系的实地调研项目,这进一步激发了他对社区社会学研究的热情,为日后的学术之路奠定基础。



笃行不倦·厚积薄发


       陈老师为有志于学术的同学提出了以下几个维度的建议:

  1. 寻找研究兴趣:研究兴趣既可能来自长时间的生活历程,也可能是短期的触动,总之要找到自己真正有痛点的议题;

  2. 注重阅读积累:第一是要阅读社会学的经典著作,虽然这样的阅读不一定能转化成学术论文,但却能让我们学习到理论家的思考方式与分析框架;第二是要阅读专业期刊,获取最新的学术资讯,并学习如何进行聚焦的、逻辑性的分析;

  3. 积极加入老师的研究项目:参与田野实践调查,锻炼并提升学术能力;

  4. 多维就业:学术领域的就业单位也不止于高校和科研机构,政府和大型企业的智库部门同样需要36365线路检测中心的人才。

    12c08e754d6d22f5a94b224c1bbeefba.jpg


    致知力行·良友辅仁12c08e754d6d22f5a94b224c1bbeefba.jpg

       在自由问答环节,陈老师详细解答了同学们的困惑。在社工的就业前景方面,他首先谈到了中央社工部的成立对社会工作的影响。接下来,他回答了同学们关于如何进入田野的问题,他提到了两种主要的方式,第一种是通过学校和政府的官方渠道自上而下地进入,另一种是借助关键人脉,如同学、朋友的熟人关系进入田野点。同时他也建议在深入调研时不要过度依赖官方渠道,而要深入了解更真实全面的社区情况。

       有同学提问在非升即走的学术制度下,定量研究是否比定性研究更有优势。陈老师承认定量研究的确可以更快地产生研究成果,但同样也需要深厚的理论基础以提出有价值的研究问题。整场讲座气氛活跃,陈老师与同学们尽情互动交流,让大家收获颇丰。

结语

       系发展联络办为陈老师赠送了纪念礼物,感谢他今天的精彩分享,也期望优秀校友一如既往地与学系保持紧密联系。

       分享会的最后,陈老师与同学们合影,勉励同学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,发挥所长,在追求真知、完善自身的同时,努力回应真问题,为社会贡献自己独特的智慧与力量。

图片