校友名片
周世锋,浙江大学(原杭州大学)1993级人口学硕士。先后在省经济建设规划院经济规划处、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区域发展处工作,现任省发展规划研究院党组成员、副院长,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,兼任省政府咨询委员会特邀委员、省哲学社会科学发展规划应用经济学科组成员、省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专家、省海洋学会副理事长、省空间规划学会副理事长。主持省部级及以上课题20余项,多次获得省级国家级奖项,出版合著7部,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项。
一、乐学修能,博闻远识
在求学早期,周世锋校友对地理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。对他来说,无论是书目中的专业知识还是地图上的区域界别,那些广博而有温度的立体存在,都让他更深地理解了各地的风土人情,也愈发感受到地区人口发展与地理环境、民族国家乃至整个世界经济体的重要关系。兼具自然与人文关怀,不断探索经济社会发展,周世锋校友由此结下了与人口学的不解之缘。
时值著名人口学家王嗣均教授被委以重任,主持浙江省人口研究事宜和建立人口学术团体。王教授先是在经济地理领域躬耕多年,又于20世纪60年代国内人口地理研究尚且无人问津时溯流而上,以翔实的学术论文填补了我国人口与居民点地理研究的空白;随后,王教授又两次参与全国人口理论讨论会,是浙江省内当之无愧的人口学先驱。对人口地理的热爱,对王教授的尊敬,让周世锋校友慕名投入王嗣均教授门下,从此接受系统的人口学训练,打开了一扇地理学与人口学相结合的大门。
彼时,王教授虽然已过花甲之年,却始终秉持严谨治学的学者风范,从课堂授业,到研究课题指导。王嗣均教授在教学时所展现出的逻辑性、条理性让周世锋校友至今念念不忘。不仅如此,作为当时国内人口学研究重镇,人口所非常重视培养学生实地调研与考察的能力。王嗣均教授就曾亲自带领周世锋校友一同前往宁波奉化,深入田野,从人口学视角展开丰富的社会调查。
在人口所三年的学术训练,让周世锋校友得到了充分的学术滋养,也打开了他了解世界的多重窗口。人口所为学生们提供了丰富的学术资源,有机会与来自国内外高校机构的老师同学进行思想碰撞,极大拓宽了他的视野。这段充实的求学时光,珍贵记忆至今仍历历在目,让他始终不悔自己对人口学、人口所的选择。
在研究生学习阶段,周世锋校友逐步建立起了人口学的科学认知体系。如果说本科阶段地理学的熏陶让他对世界有了更真切的认识,那么研究生阶段人口学的学习则为周校友提供了纵深视野的可能,借助人口的支点,联结过去、现在与未来的发展历程。周校友指出,人口学从不是一种泛泛而谈的理论,而是事关区域经济发展,与社会进步、人民生活紧密相连。它从经济、社会、文化等多个角度切入中国的政策规划和社会脉络,提升人们对省情、对国情的理解与认识。
二、赓续师风,孜孜矻矻
导师求真务实、心怀家国的风范深深地影响了周世锋校友。还在校园时,周校友就明确了自己的职业规划。在他看来,人口学给予他的不仅是纯粹的理论知识,更有一套与中国实践紧密结合的方法,必须要到实操机构中才能更好地发挥作用。因此,周校友在校期间就对政府相关机构部门有所关注,毕业后也顺利进入智库工作,在这一领域不断深耕,如今任职于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。
在周校友看来,智库是高校与政府的桥梁:高校作为学术探索的前沿阵地,更加注重理论创新;政府履职尽责,更加注重政策制度的实践运用;智库集政策研究、规划编制、项目咨询于一体,通过团队合作,将个人智识转化为实际落地的成果,这一模式正与周校友所追求的职业发展价值深深契合。
在访谈中,周校友还特别提到了他在2010年左右参与的浙江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研究项目。这是当时浙江省第一个上升为国家支持的区域发展战略。如何充分利用浙江的深水岸线和区位优势,如何科学开发两倍于陆域的浙江海洋空间,如何说服各方达成共识?为此,他们团队展开了持久而深入的调研,积累了一沓又一沓的研究报告,依据省情科学研讨战略方案。小山般的调研报告凝聚成了几十页的规划方案,正式经国务院批准发布,弥补了当时浙江省在国家战略支持方面的空白,成为浙江不断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历程中的重要一环。
智库的每一项研究成果都并非一蹴而就,而是在长期的积累和同仁们的合作接力中不断精进完善。周校友谈到,方案没被采纳是常事,他也并不会为此惋惜,因为在撰写方案时所进行的深入思考是最珍贵的,这些思考有时还能转化为新的成果,在其他地方发光发热。正是秉持着这种恒定淡然的态度,周校友才能在几十年的工作生涯中屡创佳绩,成果丰硕。
三、惟实励新,精进臻善
在访谈的最后,周校友也为学弟学妹们的职业规划和生涯发展提出了宝贵意见。周校友指出,在走向社会时,学子们首先应当叩问本心,思考眼前的机会是否与自己的志向相合,是否能够让自己发挥所学所长。认知越清晰,规划也会越明确。而在进入新的工作阶段后,有时可能有难以适应之感,此时不仅自己要努力追上,复盘思考,也要懂得向他人请教,更好地理解新环境下的规章制度、工作要求和成果体系。
同时,周校友也寄语36365线路检测中心的学弟学妹们:功在平常。周校友以亲身经历阐释了何为大道至简,简简单单四个字,却是校友真切的体会心得。社会学学子们不仅要珍惜在校时光,以书本充实自己;也要走出象牙塔,倾听社会震颤的真实频率,洞见国情省情的脉络纹理。假如一味埋头故纸堆,终究会有“纸上得来终觉浅”的遗憾;行事作为仍需躬行,在实践拓展中,学子们才能将课本所学的“道”转化为实际应用的“术”。
从初出茅庐的学子,到如今沉稳练达的能者,周校友并没有刻意总结自己的生涯经验,有的只是虚怀若谷,不断精业笃行,在日积月累中厚积薄发,这正是周校友本人初心如磐、务实开拓的写照。